作者 王一彤
银行理财子公司,常常被视作助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新生力量。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二届陆家嘴(11.130, 0.01, 0.09%)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到了6条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举措,其中多项涉及银行理财子公司,包括批设更多银行理财子公司,允许境外专业机构发起设立控股理财公司;支持理财子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鼓励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纳入合作机构名单;鼓励新设理财子公司加大证券投资。
这些政策可以被视作监管部门对于理财子公司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期许。作为新生事物,理财子公司具有“背靠银行良好信用,体制机制新鲜灵活”的优势,使得它具有成为资本市场优质机构投资者的潜力。归纳这几条政策,不难发现,监管部门对理财子公司与资本市场开展互动的政策思路已经很清晰——“增加机构数量”“扩大对外开放”“优化产品结构”“广泛开展合作”。
具体来看,增加机构数量,就是批设更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目前,已有19家银行获批设立理财子公司。接下来,需要更多理财子公司落地,形成足够分量的市场。数量更多,竞争便更充分,在竞争中,理财子公司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方能得到提升,从而成为高水平的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带更多资金入局。
扩大对外开放,就是允许境外专业机构发起设立控股理财公司。这一点,本质上也是为了使理财子公司队伍增量扩容,以竞争提质量。境外专业机构在资管领域起步更早、耕耘时间更长、运营管理能力更强、模式理念更先进。它们的入场,能优化国内理财子公司市场的竞争氛围,催动国内机构学习和进步。这对于理财子公司整体提质颇有助益,也符合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趋势。
优化产品结构,就是支持理财子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早在去年,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就对理财子公司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表达了积极态度,鼓励理财子公司和私募机构开展合作。当时不少市场分析认为,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等政策渐次落地,理财子公司的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有望提升,未来10年理财子公司有望为A股市场带来超过1万亿元增量资金,成为推动直接融资体系发展的“生力军”。这不仅有利于壮大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队伍,也有利于理财子公司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做大权益类投资业务,成长为高水平资管机构。
广泛开展合作,就是鼓励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纳入合作机构名单,这也是为了推动理财子公司向专业化资管机构迈进,成为资本市场的优质机构投资者。事实上,理财子公司的一条重要发展路径,是由债权类资产管理向权益类资产管理和大类资产配置转型,而与公募基金等成熟的资产管理机构合作不失为一条可行之途。
总之,理财子公司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将使双方互利共赢。我们期待理财子公司在建设中能够秉持专业态度,真正转型为权益类资产管理机构,为资本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为金融体系优化升级增添动力。